近年来,通过城市建设、文物保护和道路拓宽改造,古城大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,构建与城市规模和城市品位相协调、相匹配的公交大格局,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从自身实际出发,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和服务理念,积极践行“人文、科技、绿色”公交发展思路,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公交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一、从企业内部入手,依靠广大职工,激发职工建设人民满意公交的积极性
职工是企业的主体,也是推进企业创新、发展的真正动力。相信职工群众,依靠广大员工,深入发动、积极组织员工广泛参与,充分调动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建设人民满意公交的内在动力。一是要从教育培训入手,不断提升职工素质。通过不同的培训手段和具体的培训实践,总结经验,逐步建立适合公交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培训机制。二是要满足职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,给职工以人文关怀,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。三是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实际困难,不断提高职工收入,开展“送温暖工程”。
二、以满足人民群众诉求为目标,更新车辆,科学合理规划线网,不断提升企业形象
根据大同市交通结构变化和道路发展情况,为了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。一是不断更新车辆,改善出行环境。近两年来,大同公交先后更新公交车600余辆。二是开通了多条通往矿区等周边区域的新线。先后开通了矿区到火车站的601快速公交线,从和阳门到装备园区的602快速公交线;以及贯通城市东西、南北的60路、65路,并将公交线路逐步向外延伸,整合郊区客运线路,促进城乡一体化。三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,结合城市发展规划,初步形成了“双环四纵三横”的公交线网布局,做到了城市道路修到哪里、公交线路就通到哪里,新区建到哪里、公交车就开到哪里,使公交线网不断向新区延伸,向全城覆盖。基本达到城建重点工程结束和市民入住新建小区,公交车及时跟进开通,满足了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。
三、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,建立考评、监督机制,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
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社会各界对公交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期待。为此,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,逐步形成**特色的优质服务体系成为建设人民满意公交的根本内容,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,成为公交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。一是推行星级管理、星级考评制度。从2008年开始,市公交公司开始实施“星级管理,星级考评”制度,对公交车的车厢服务、正点运行率、安全管理等进行规范,并与实际收入挂钩,使职工充满了工作热情和干劲,生产效率明显提高。二是强化监督机制。依托《大同公交》通讯、公交网站、社会监督员,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等监督渠道,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呼声,认真查找在安全、运营、车厢服务等方面乘客最不满意的问题,**限度满足乘客出行需求。三是通过大力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和“文明双百佳”创建、技术比武等活动,抓典树标,营造公交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。
四、以“信息技术”为手段,建设科技公交,提高公交服务水平
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,智能化已成为公交未来发展的方向。2010年,市公交公司开始正式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智能管理调度系统,经过安装调试,如今已在所有公交线路上开始运行。GPS智能定位报站器安装覆盖率达100%。智能调度系统利用先进技术手段,实现了对公交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控、动态调度以及运营统计的自动化、智能化,解决了数据的重复统计、分析滞后、不能共享的问题,增强了行车安全监管及车辆安保能力,提高了车辆利用率,保证了运行质量,提高了服务水平,降低了生产成本,促进了城市公交的健康发展。此外,从2001年11月开始,IC卡收费系统正式启用,到目前发行总量达42万张。
五、以节能环保为出发点,建设“绿色公交”,不断提高公交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
为了实现节能、环保、降耗的工作目标,市公交公司进一步加强了管理,认真总结探索车辆节能降耗规律,促进了企业节约发展、清洁发展、可持续发展,为城市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。首先为了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打造“蓝天碧水工程”改善大气环境,建设环保节能型城市的战略决策,降低公交车辆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的污染。公司从2006年开始,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新能源汽车,先后组织实施汽柴油机运营车辆的CNG技术改造,建天然气加气站4座,日供气52000立方。2011年又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了月检测能力50-60天然气瓶的气瓶检测站。2010年至2013年三年间,公司先后购置纯天然气公交车200辆。到目前,以天然气为动力燃料的车辆已占到公司全部运营车辆的85%,基本上建成了绿色环保公交运营体系,保证了市民的绿色出行。其次是建立节油长效管理机制。通过开展节油技能选拔赛,选拔出节油能手和节油标兵,交流节油技能和节油经验,发现在运营管理上的缺陷、驾驶操作上的弊端和陋习,从而大力推进节油技能和经验的推广,把节能、创效、减排工作抓紧、抓实、抓出成效,为实现建设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公交做出了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