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持节能减排,打造人民满意的绿色公交 二维码
213
发表时间:2013-09-24 16:56来源:王永胜 杨晔 镜头一:“只花1元钱,就能从新开里坐车到太阳宫,这下看SD中国竞赛方便多了。”8月3日上午,首次坐上新能源3号服务专线的市民王清,脸上乐开了花。 镜头二:“看上去就高兴,环保、低碳,大同早就该上新能源车。”家住二电厂60岁的仝师傅一坐上28路公交车就说。 镜头三:“干净、舒爽,老好了。”9月6日,这是从云冈游览回来转乘4路公交到火车站,三位上海游客的感受。 镜头四:“哈哈,咱们的公交车上有两个电视呢,要是每天放动画片就更牛了。”这是几位小朋友乘坐今年8月投入运营的13.7米纯天然气公交车嬉笑谈话。 镜头五:“这车坐着舒服,虽然多给一元钱,但感觉值。”在魏都大道迎泽街口11路、28路站点等车的乘客张先生说,新车车门宽,台阶较低,方便了乘客,“如果全市的公交车都是这样,我平时出门肯定就懒得自己开车了,坐公交车也一样舒服。” 在采访中市民纷纷表示,喜爱新能源公交车,他们认为这会让大同的天更蓝,空气更清新,城市交通更顺畅。新能源公交车的投入运营,标志着大同公交从此进入了绿色出行时代,也标志着我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。 打造绿色公交、百姓得实惠。这是大同人近年来的切身感受。随着油材料高成本以及环保和乘客高品质的出行需求,大同公交领导高瞻远瞩,凝心聚力,协力思考如何推动大同公交可持续发展的问题。早在2006年12月,公司职代会上,公司就首次提出了打造绿色公交的设想。2007年11月,市委书记丰立祥来公司调研时就公交发展明确提出:要办人民满意公交。丰书记的谆谆教诲更加坚定了公交坚持走节能减排,打造绿色公交,惠民便民利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近几年,公司做了大量有益尝试,从几年前第一批“油改气”公交车的投入使用到“柴改气”的试验成功,再从天然气到混合动力新能源客车的上线运营,从公交车人工调度到智能调度系统的应用……助力市民环保出行,体现了大同公交应尽的社会责任。 一、发展绿色公交的紧迫性 (一)能源危机。全球40%的石油被汽车消耗,估计在2050年世界石油将枯竭。通过资料查询全国的公交累计50万辆,而且数量还在增长,公交系统的耗油量每年2800万吨原油,占全国汽车成品油消耗的20%以上。 (二)环境污染。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,25%的二氧化碳来自汽车,而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,有60%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的排放。普通的燃油汽车60%变成热能,汽车排放形成热污染。另外,汽车尾气也极容易引发市民肺部疾病。 (三)交通拥堵。据市车管部门统计,截至到2012年底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0.14万辆,比上年增长4.4%。其中,新注册汽车5.10万辆,增长4.1%;私人汽车26.01万辆,增长9.4%。载客小型车保有量21.21万辆,比上年增长17.3%。其中,私人载客小型车达19.14万辆,增长22.1%。轿车总量14.43万辆,比上年增长20.2%,其中个人轿车13.11万辆,比上年增长24.2%。城市道路的增长固然是有限的,而车辆的逐年增加却是无限的,进而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。 二、坚持绿色应用,推动低碳发展 所谓的绿色公交,是指除汽油、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所有其他能源的公交车辆,一种城市低碳的出行代步工具。包括天然气、燃料电池、混合动力、太阳能等动力的公交车,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,贴近低碳生活的概念。 绿色应用能促进公共交通在营运过程中的节能减排,减少环境污染,产生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近年来,大同市城市不断拓展,公交线网覆盖面不断增大,公交车辆逐年增加,公交的燃油消耗也随之增加。但同时也面临着车辆老化尾气污染增加,维修成本提高等等的难题。结合大同“转型发展,绿色崛起”的发展战略,大同公交领导班子解放思想,乘势而上,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,强化推进节能减排,从而促进提升城市品位。一是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公交。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大同公交加快推进车辆更新,淘汰能耗高、尾气超标的老旧车辆,将环保型、新能源、经济型作为车型升级的重点。2010年,购置更新200台天然气车辆;2012年,购置更新200台天然气车辆;2013年,购置更新130台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,20台天然气车辆。2013年,SD中国期间,公司顺势而为,借力太阳能国际赛事的大好时机,倡导绿色交通,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车,开通了四条临时服务专线,这也是在全省首批批量使用新能源汽车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目前,公司1000余台运营车辆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,有效提高了乘车品质。二是大力推进“油改气”工程。公司在2006年10月份对28路“油改气”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从2007年开始对以汽油为动力的老旧运营车辆进行CNG技术改造,截止到2009年5月底,全面完成了当时公司286辆汽油机运营车辆的CNG技术改造项目。 2010年5月又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柴油机运营车辆的CNG技术改造工作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,经过技术人员和改装人员的不懈努力,柴油机的试改装工作取得了成功。改装后的车辆经过一个阶段的试运营,技术性能良好,各项指标均符合改装和运营要求,这标志着公司打造绿色公交的步伐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。三是大力应用新技术、新材料。从2010年开始,公司对新购车辆,不仅在发动机排放上符合环保要求,而且在车辆新技术、智能型应用上下功夫。使用子午线真空胎,延长了轮胎使用寿命;使用盘式制动器,降低噪音,减少了原有鼓式制动带来的粉尘污染和材料消耗;使用车辆避震气囊有效地提高了乘车舒适度。今年,公司投入运营130辆气电混合动力无极变速大客车,能在下坡、平路或刹车时进行能量回收和充电。车辆起步“安静”,行驶中车身“平稳”。这款客车单车节能效果能达到30%,每年可减少排放物500多公斤,节约燃气近万立方米,同时还有效减轻了驾驶员劳动强度。 三、发展智能公交,用高效换环保。 过去公交车给人们的感觉就是“蜗牛车”,准点、拥挤、效率等方面很令人纠结。为了让公交“快”起来,2011年1月8日,沟通矿区和市区的快速公交601路正式开通。601路开通至今,共完成行驶里程322.53万公里,百公里气耗30.13立方,从开通至今仅天然气一项节约费用42.44万元。千车公里材料费73.26元,只使用了计划的52%,节约材料费用23.63万元。仅此两项为公司节约费用66.07万元,在发挥节能减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,为公交可持续发展拓展了新的路径。 优化运营线网,加快信息化建设,为市民和乘客营造安全、温馨、健康、快乐的乘车氛围,是公司打造绿色公交,实现市民梦想的又一项举措。今年8月,公交202线路的开通,方便了南郊区西韩岭乡周边自然村居民出行。公交4路、38路、60路等线路的延伸完善了线网布局,方便了乘客转乘。同时为实时了解、掌握车辆的运营动态及时合理调度,保障了车辆的准点率,2011年开始公司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,截至到目前,645台运营车辆实现了GPS覆盖,调度中心通过数据收集、分析,实现了公交资源的**化配置。
四、降本增效,节能发展
公交人多、车多、站点多、环节多,无谓的浪费时有发生,运营成本急剧上升。用精细化管理手段,加强内部管理,增强节约意识,大力倡导降本增效,是公交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石。一是精细管理,降本增效。合理配置人车比,控制人车比。加强对能源的管理和非运营公里的控制。建立内部管理机制,规范材料领用制度,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引导,牢固树立安全是**效益的意识。二是修旧利废,循环利用。深化内部管理,挖掘内部潜力,倡导修旧利废,严格工艺流程,质量关,营造了增收节支、节能降耗的浓厚氛围。三是激励机制,节能减排。合理制定每条线路、不同车型的燃料考核标准,严格节油考核奖罚制,大力推行节油奖,实行重奖重罚。开展节油竞赛,树立标兵和能手,榜样激励。定期召开分析会,推广好办法等。 通过多年的努力,大同公交在精心打造绿色公交上作出了积极贡献,先后被评为省交通运管局节能减排先进单位、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处2011年度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优秀公交企业、2013中国公共交通信息化推进“积极推进单位”、全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贡献企业。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、人民群众优先。展望未来,伴随着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战略的实施,大同公交将乘势而为,继续倡导“绿色公交、和谐公交”的环保理念,创新管理,内强素质,外树形象,形成企业能量的多点爆发,积极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的出行服务, 打造一条绿色公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 上一篇交运部力挺公交都市
下一篇北京8米袖珍公交上路
文章分类:
行业资讯
|